香港实行的是“严核保、宽理赔”的政策,在正式投保前,要签署许多告知书。
这里要感谢好朋友介绍的专业又贴心的经纪人。
我们习惯了内地保险公司的“走过场”,以为签署告知书只需要半个小时。
于是,前一天下午,我们在香港街边吃喝玩乐,傍晚才赶到保险公司。
结果,一签就是三个小时。
经纪人很耐心的根据我的家庭状况、财务状况,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,推荐了适合我的配置方案。
这时,我才发现,如何合理配置保险,如何通过合理的构架解决特定的问题,是很大的学问。
原以为随便签单就买个保险,实际可能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目的,甚至可能被不良业务员误导。
这些告知书包含财务需求分析、投保申请书、重要资料声明书、投保声明书 。
这些材料,主要是为了确定我的经济情况、保险需求,同时也需要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负责任的声明。
另外,香港保险不允许在内地销售。
所以,在这一大堆声明书中,重复率最高的是:确认保险销售在香港本地完成,没有其他违法事项。
这里要事先说明一下。
近年来,各大媒体对香港保险的暗访增多,所以,各保险公司全程禁止拍照、拍摄。
但是,为了尽量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投保过程,我们趁自拍时,抓拍了一些零落的镜头。
再尽量配上我们详实的口述,努力还原当时的现场真实场景。
正如之前许多媒体所报道的,保险公司门前人山人海。
我们之前提交的健康状况清单上,有真实而详细的疾病描述。
这样一来,我们当天下午就有了一个重要行程:体检。
(关于真实申报健康状况这个梗,我们将会在下一篇报道中,让大家看到内地人虚假申报带来的法律风险)
为了不耽误我们下午体检,所以,上午投保时,英国保诚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。
只在大厅等了10分钟,就进入了正式投保的区域。
这里有一个个隔开的投保小房间,以保证安全和隐私;小房间进门的一面墙是中国水墨风格的玻璃墙面,而房间的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海景。
投保的全程据说是录像的,以确保这个投保真实在香港完成。
在等待的这十分钟里,我们在大厅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。
每隔两三米就有一个保安。
面带微笑、严阵以待。
正在等待买保险的人中,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,一家三口居多,还有一些年轻夫妇抱着宝宝来的。
看到这样的人群结构,我们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重疾险、寿险、子女教育险是最受关注的三个险种。
我以自己买的几个保险作为示例,让大家对香港保险有一个直观了解。
重疾险是香港保险最占有优势的
从下面这张图表上,我们可以简单地看出内地和香港在重疾险上的差异。
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疾病的种类,香港保险涵盖的种类远远高于内地。
不过,击垮内地重疾险的,并非是香港重疾险涵盖的疾病种类多少,而是疾病定义的程度。
当发生实际赔付时,疾病种类的实际意义远远赶不上疾病程度的实际意义。
通俗地说,就是这笔赔付款来不来得及救你的命。
这一点,成为内地重疾险的软肋。
这是我的重疾险保单计划(38岁,女)
这是我孩子的重疾险保单计划(8岁,男)
虽然这个计划简单明了,但可能还是很多人看不懂。
我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,对比了我本人以前在大陆的一份重疾保险,大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重疾险
☑同样的保障金额,缴纳的保费更少。
☑ 疾病的种类更多,符合要求的疾病定义更合理。
通俗地说,就是在一些大病的早期,我们就应该及时得到赔付,由此得到及时的救治。
相比起内地重疾险较晚的赔付,香港的重疾险“早赔付、提前赔付”更加有优势,早期可以得到25%赔付。
☑ 赔付率更高,拒赔率小。
因为香港保险“严进宽出”,在投保前对健康状况核查严谨,在赔付时减少了很多纠纷。
☑ 除重疾赔付价值外,还具有“回本+长期收益”的价值。
在正常保障期内,“保单价值”越大,我能得到的赔付(保障金额)越多。
如果我想要提前支取或退保,“保单价值”就是我当时能拿到的钱。我注意到,在第25年,保单价值比本金多出40%,与储蓄相当。孩子的则更多,多出56%。
这是我的重疾险“保单价值”(38岁,女)
这是我孩子的重疾险“保单价值”(8岁,男)
寿险,是内地中产阶级养老的首选。
随着中国社会结构、内地养老制度的变化,养老金、退休金日益成为中年人甚至年轻人的“后顾之忧”。
而中产阶级工作压力的加大、猝死风险的加大、抚养下一代的恐慌,也成为很多人必须面临的现实。
此外,传说中的“遗产税”,也成为香港保险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卖点。
这是我的寿险保单计划(38岁,女)
这是我的寿险保单价值(38岁,女)
这份保单意味着,如果我明年就去世了,我只缴纳了3000多美元的保费,我孩子却能得到10万美元的赔付。
万一我能顶住雾霾、食品安全、水源污染、工作压力,平安活到66岁,我那时只交了7万多美元的保费,却可以拿到14.7万美元的养老金。
即使我同年去世,未曾取出过养老金,我的孩子也能拿到23.7万美元的赔付。这笔钱是不需要缴纳任何遗产税的。
教育基金是家庭最长远也最重要的保险。
这个保险也是所有险种中最特别的。
因为,它更多的意义在于投资。
我购买教育基金的主要目的,就是给孩子存一笔钱,以后留学或者到海外生活,可以用得上。
相比起内地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来说,买香港保险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。
因为保险的首要作用是“以防万一” ,其次才是“投资”。
相比起通货膨胀、人民币的贬值来说,买香港保险也未必是第一防范手段。
因为国际汇率的风险,始终给地方保护主义者留下口实。
可是,唯一无法回避的,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国际化。
对于中产阶级来说,国际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。
小到旅行、购物。
大到留学、移民。
他们趁孩子寒暑假的时候,把全家老小带到国外去玩,环游十几个国家,一个不落。
他们不在国内的高级商场购买奢侈品,而是在国外直接购买。
他们不再仅仅去淘宝,而是在亚马逊直接购物,以美金结算。
他们将孩子送往国外读书,他们为孩子办移民,也为自己办移民。
在国际化的生活之下,对于中国人来说,人民币已经不再是唯一货币。
美元正在逐渐进入我们的钱袋子,成为必需货币之一。
购买以美金为单位的香港保险,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享受赔付。
这只不过是生活国际化的一个表现。
现在再回头,看文章开头,中国保监会曾经说过的那句话,是多么的可笑。
“不受大陆法律保护”。
三天前,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说: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当中。
“甘瓜抱苦蒂,美枣生荆棘”。
经济全球化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
世界经济的大海,你要还是不要,都在那儿,是回避不了的。
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、产业流、人员流,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、小河流,是不可能的,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。
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。
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,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。